编者按:2月23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会联合举办“中国—新西兰建交50周年:绿色未来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来自中新政府、智库和企业界专家代表围绕两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与实践进行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围绕如何实现“双碳”的核心问题做了发言。
文/庄贵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已承诺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另外,中国还更新了《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例如2030年底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至少下降2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森林蓄积量达到60亿立方米,风电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等。“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真正遵循、执行《巴黎协定》远低于2℃、努力争取1.5℃温控目标的重要表现。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作为第一排放大国,中国的承诺对全球气候安全具有世界意义;同时,碳达峰和碳中和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已提出,要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
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1”指党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0月做出关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指导意见,明确2025、2030、2060年主要能效、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的目标时点。“N”指国务院于2021年10月出台的《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另外,中国各省及国资委也在陆续出台各部门和地区碳达峰的实施意见。
其中,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中国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面临许多挑战。经过近年来不断努力,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56.7%,但是这个占比依然较高。中国钢铁、电力、水泥、煤化工四个重点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占比也都高达80%以上。另外,国际社会对于当前煤电、煤炭项目脱碳的压力巨大,这也是中国能源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
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实施路径诸如在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基础上实现终端部门电气化、电力部门的脱碳,同时增加碳汇等。具体手段例如,促进可持续能源的需求、终端部门电气化、电力部门脱碳、在进行电气化的部门实现低碳燃料转化以及固碳等。研究表明,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愿景,电力部门脱碳叠加终端部门电气化将贡献61%的减排量。
但单纯依靠技术进步或能源转型并不足以实现“双碳”目标,还需要通过社会治理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组织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也是中国将实现“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考虑。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3.89%,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需要避免高碳锁定,所以中国城市化进程必须要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在对2010年开展的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研究中发现,试点城市低碳发展成效高于非试点城市,且试点启动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城市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取决于中央政府的介入强度及地方政府的学习能力。地方政府能力水平不同,会呈现不同的行为,例如争先、自主创新模式,或模仿、守成模式。
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应加大中央对地方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政策环境由弱激励弱约束到强约束强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大胆创新,同时发挥府际学习效应,做好城市规划、加强部门统筹、落实具体实施,发挥地方主动性和能动性,差异化推动区域和城市碳达峰碳中和。
——本文整理自讲者发言稿,未经讲者本人审定
文章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碳交易网
Copyright © 全国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服务平台 备案号:浙ICP备19018542号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浙江灏天信用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