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市科技部门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强化“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加强区域创新、绿色创新、海洋创新前瞻性布局和体系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能力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完善区域科创体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集聚全球科创资源,打造沿海科技走廊中轴枢纽。着力加强制氢—储氢理论与技术、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海洋微生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在盐高校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在盐城设立分校,推动政府、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合作,构建开放式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强化高新区创新引领争先进位,加快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转型升级。推动老城区创新发展,启动建设城市硅巷,因地制宜改造低效厂房、盘活闲置楼宇,为创新资源集聚拓展空间。加快建设错位发展、特色明显、功能合理、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县域创新体系。
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围绕绿色产业链布局绿色创新链,加快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城市低碳管理和绿色技术人才培养,构建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围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发展,加强风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纯电动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突破关键材料、仪器设备、核心工艺、工业控制装置的技术瓶颈,推动研制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绿色技术。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电网建设对大规模储能技术,加强储能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打造东方氢谷,加快推动氢能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经开区加快推进制氢、加氢一体化站及燃料电池实验室项目建设。建设低碳技术新型研发机构,加强碳计量、碳收集、碳封存、碳管理等技术开发应用,探索先进碳交易制度,率先发展碳交易市场。
布局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海洋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建设海洋科技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海洋研究机构合作,加强盐城沿海滩涂特色微生物资源调查。加快培育深海采矿、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能利用、海洋生物制药业等未来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服务业等新兴海洋产业,探索建立向海发展蓝色产业体系。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构建海洋牧场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加快发展“物联网+现代海洋牧场”,加强海洋牧场中环境、生物、生产活动等的在线监测、分析及预警信息化技术研发。
(作者为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市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 新浪网高文超
Copyright © 全国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服务平台 备案号:浙ICP备19018542号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浙江灏天信用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